查看原文
其他

00后面试要求月薪10万,董明珠一句话戳破扎心真相

飞白 GPA+ 2023-04-28

点上方蓝字GPA+ , 在右上方 ··· 设为星标 

每天中午12点,陪你一起走不平凡之路


加微信 ellagpa进读者
本文由GPA+经授权转载自精读微信公号(ID:jingdu999)。作者:飞白。


最近,一档职场观察综艺《初入职场的我们》正在热播,董明珠也在节目中贡献了自己的综艺首秀。
 
节目的第一期,是面试篇,董明珠需要在5名应聘者中选出自己心仪的3名。

面试一开场,就十分刺激。
 
HR在五把椅子上标注了不同的期望薪资,从4000到10万不等,应聘者将根据对自己的评估选择期望的薪资椅子。
 

刚开始,4000到5万月薪的椅子很快被选完,最后只剩下那张月薪10万的椅子。而选择落座的,是一位00后留学生梁坚洛。
 
但梁同学表示,自己本身也想选择这张椅子。
 
 
这时你可能会翻个白眼:他配吗?
 
但看完他的自我介绍,你会发现,这位同学真的是优秀到令人无法忽视。
 

梁同学就读于全澳第一的墨尔本大学商学院,主修市场营销和商业管理。不但有傲人的学历,且尚未毕业,就有一众光鲜的履历: 


在宝洁担任过客户生意发展部的暑期实习生,参与过线下新零售模式运营,设计并落实了某电商品牌的宣传计划,其中包括线下超市和线上平台联动的直播活动。 曾在百威少年挑战赛中获得过全国季军,对百威的数字化转型及啤酒行业的发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。 目前正在参加全国大学生案例咨询比赛的复赛阶段,是1000多支队伍中评分第一的队伍。

面试的过程中,梁同学还轻松展示了自己超强的观察力。
 
仅仅凭借董明珠办公室里悬挂的班车地图,就能发现格力的企业文化,认为“在这样的企业工作,员工是被重视的”。
 
 
有网友表示,看到00后都这么优秀,感觉自己来到这个世界就是充数的。

其实,其他几位应聘者也相当优秀。
 
有上海交通大学本科的女学霸,有在宝洁、欧莱雅、普华永道等四段实习经验的小姐姐,还有还参加过《最强大脑》、毕业于华盛顿本科加哥大硕士的理工大佬。
 
但即便如此,董明珠还是一句话就驳得大家哑口无言:大家希望到格力来学习这一点固然很好,但也要知道自己能为格力带来什么。
 

董明珠的意思很明显:你们都在表现自己能力有多强, 却没有思考自己能给企业带来什么价值。
 
这是许多初入职场的人都忽视的问题。
 

自媒体作者粥佐罗在他的文章中提到过一个词,叫结果效率。

结果效率和工作效率不一样。

工作效率高的人,能够在很短的时间把一件事做完,但最后不一定能产生价值,也就是结果效率不一定高。

举个例子,你写了一篇爆文,很多公众号都来求转载,你一天不停地授权,操作得很快,一天能操作300个号,这叫工作效率高。

但它的结果效率不一定高,为什么?

让其他号转载你文章的主要目的,是为了提高你文章的影响力,促进你账号的粉丝增长。

你一天花那么多时间授权了300个号,可能有290个号转载过去的阅读量都只有一两千,甚至更少。而那些粉丝百万级别的大号因为种种原因被你忽略,或是延迟了授权时间。

这就本末倒置了。因为花大部分时间先给大号授权,才能真正产生价值。

董明珠说的“给公司提供价值”,其实就是结果效率。

老板不会看你做了什么,而是看你做成了什么。

职场上,结果远比过程来得重要。

董明珠曾经在凤凰网的采访中,说起了自己第一次直播翻车事故。

回想那次的直播,没有大幅优惠、直播卡顿、现场混乱、机位太少,各类直播中最不愿出现的情况,都被董明珠碰上了。

结果就是,全网431万的观看人数,销售额却只有22.53万元。

直播结束后,董明珠怒批负责人,把一位30岁的主管给骂哭了。

那位主管被批评后,委屈地辩解:自己这几天一直在工作,连家都没有回。

董明珠却丝毫不留情面地反驳:“你勤劳,但不一定有收获,不能因为你辛苦,你天天在这儿上班,做了个不好的东西,我也要用。”


华为的任正非也说过类似的话。

2016年,华为一改以往按学历定薪的制度,变成按价值定薪,谁有多大能力,谁就能拿多少薪酬。很多人不想走,说:“没有功劳也有苦劳。”

任正非听了,怼道:“屁话,什么叫苦劳?苦劳就是无效劳动,无效劳动就是浪费,我没有让你赔钱就不错了,还胡说什么功劳?”

一个人的内在和能力,只是成事的基础,但如果没有最终能够产生价值的果实,付出的努力就是无效的。

就像一位网友说的:一部电影,不管投入了多少人力物力财力,烂片,就是烂片。一部小说,不管作者身世多么坎坷,际遇多么悲惨,差评,就是差评。


生活中,很多人都像那位被骂哭的主管,常常陷入无效努力的自我感动中。

比如,大学里选择考研的大学生,天天死磕书本,熄灯才回宿舍。

但是你问他为何读研,他却一脸茫然:"不知道,先读了再说。"

当读完研后,发现好像对找工作的帮助没有特别大,他又感慨:“早知道当初应该先找工作了。”

这就是所谓的“用战术的勤奋掩盖战略的懒惰”,最后人累到半死,还蹉跎了青春荒废了人生。

看过一个故事,有一头鲸鱼,被发现死在英国的草原上,距离海岸线800米远。
 
经过动物保护组织深入调查,真相是:这头鲸鱼被冲上岸搁浅后,希望通过翻滚回到海中。不幸的是,它弄错了方向,奔着反方向的草原一直努力,直至死亡。

无效努力的人就像这头鲸鱼一样,宁肯勤奋到死,也不愿花1分钟时间停下来思考。

最终只是营造了一个“苦苦努力”的假象,安慰了自己,却骗不了别人。

废掉一个人最好的办法,就是让他勤奋到死。

努力只是成功的必要条件,只有找到正确的方法,才能事半功倍。

日本效率精进大师越川慎司在《每天少干2小时》一书中,提到3个努力的方法:

①15分钟工作复盘

复盘,其实就是对自己的经验和做法进行反思观察,最后得出结论,并抽象概念化,再重新实践的过程。

一星期只要花短短的15分钟,认真复盘,就能提高学习能力,并将复盘后的经验用到今后的工作中。

不仅避免了重复犯错,也减少了劳动时间,提高了工作效率。

②通过乔哈里窗自我观察

乔哈里窗指的是,根据自我认知以及他人认知2个维度,将人际沟通信息分为4个部分:


我们对于自己并不了解的部分,借由他者观察,就能帮我们了解盲区,发现自己不知道而别人知道的信息,从而客观公正地了解真正的自己,以期改进和提升。

比如,越川慎司就经常让他的一位学生,作为自己的“反向导师”,指出自己的演讲或课堂上的不足,如语速过快、专业术语太多、内容晦涩难懂等。

③持续创造小的成功体验

很多“听过很多道理却过不好这一生”的人,不是不愿意改变,而是本能地逃避那些不确定性和痛苦。

变化本身,就像一条未知且看不清方向的路。

人们往往会选择回避不确定性因素,让生活保持在自己的舒适区,维持原有的习惯和行为模式。尤其对那些有过失败经验的人来说,更倾向于维持现状。

导致拖延的原因也是如此,为了逃避改变,很多人宁愿把时间用在其他无关紧要的事上,也不愿立刻着手眼前的工作。

这是我们基因的天性,不愿意改变很正常。

但很多时候,导致我们不愿改变的原因,是在想要做出改变却不得法时,因为气馁而放弃。

这时候,从力所能及的小事做起,持续创造小的成功体验就是有效的解决办法。

心理学上有个词,叫最小努力原则,指尽可能让努力最小化的活动原则。

比如说,我们能坐着就不站着,能躺着就不坐着。因为站比坐费力,坐比躺费力。

同样的,想要养成写作习惯,不必逼着自己次次都写出几千字的长篇大论,一开始只要能做到每日一写,哪怕只有几十字也是好的。

先创造出小的成功体验,习惯就更容易坚持。

强迫自己踏出改变的第一步,不如想想如何尽可能最小化努力,降低变化成本。


最后,说回那位期望薪资10万+的00后。

当董明珠指出“没人说出自己能给公司带来什么价值”时,虽然场面陷入了几秒的尴尬,但也就只有那几秒,梁同学就接过了话头:“刚刚很遗憾,没有回答您,我能为格力带来什么,但我有准备了东西。”


说完,梁同学便展示出简历第二页关于公司的一些创新想法,并表示如果有兴趣,可以进一步探讨。完美回答了“我能带来什么价值”的问题。


最后,董明珠毫不吝啬地表达了自己对梁同学的喜爱和欣赏,也毫不意外地给了他留下来工作的机会。

可见,凡事要向结果要效率,老板只有看到你提供的价值,才愿意给你高工资。

近日好文:




本文作者:飞白,精读主创,个人微信公众号:飞小白有话说(ID: feixiaobai2018)。本文首发于精读微信公号(ID:jingdu999)。


GPA+交流微信ellagpa,欢迎来撩。合作事宜请联系wx@careerdream.org。@GPA+ 保留所有权利

文中图片来相关新闻、综艺、视频等截图,为非商业用途使用,如因版权等有疑问,请联系GPA+立即删除。




后台输入关键词查看更多好文章

懒癌晚期丨自律丨金融职场丨Office丨读书

毕业演讲丨求职秘籍丨留学丨时尚丨旅行


2021年愿你很努力也有好运气

你也“在看”吗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